- 人类通过选择和应用心智模型来思考,心智模型=框架。
- 在认知心理学和决策理论领域,心智模型是人们生活和思考的中心。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 :结果的不同表征会影响决策——框架效应。
- 框架的三个底层要素:因果律,反事实思维,约束。关键在于建构框架。
- 促进框架多元化: 拥抱变量,教育,人口流动,宽容。
- 拥抱变量: 主动行为,形成观点上的不同,而非被动等待分歧的出现。
-
完全“色盲”的框架=抹除变量、忽略多样性。忽略了人们感知和认同同质性(框架多元化的对立面)这一事实。
-
“色彩”不仅承认变量,而且强调差异性所代表的痛苦、艰难和紧张,并最终将这些归结为人们赖以建构框架的多样性。
-
教育和适应社会的目标是把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差异视为一种责任和机会。
-
思维敏捷性可以通过不断培养对新视角的好奇心来做到这一点,包括培养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被不同意见否定的勇气。
-
愿意接受不同框架之间的紧张和冲突,这提示了世界的复杂性,而非推理错误。
-
尽力看见世界的各种色彩,不要成为色盲。坦诚但带着敬意来谈论差异。
-
把社会层面的摩擦和冲突看成是一个有利因素,而非不足。
-
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框架。
-
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看作是培养想象,创新和动能的一个途径。
- 拒绝接受以单一框架面目出现,用单一框架涵盖社会所有问题的概念。